楽特烏
1941年,日军占领香港,十余名士兵闯入婚礼,轮番玷污新婚女明星
这位女明星叫陈云裳,那时刚满21岁,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。她不是香港本地人,老家在广东台山,14岁就跟着戏班跑码头,凭着一副清亮嗓子和灵动身段,在南洋一带唱红了粤剧。后来被电影公司看中,转战银幕,短短几年就成了上海滩炙手可热的“电影皇后”,《木兰从军》里一身戎装的飒爽模样,至今还留在老影迷的记忆里。
她和丈夫苏怡的婚事,原本是轰动一时的佳话。苏怡是有名的编剧,写过《生命线》这样的抗日剧本,两人因戏结缘,商量着在香港办场简单的婚礼,没想到好日子撞上了日军侵占香港的炮火。12月25日那天,香港总督宣布投降,日军像饿狼一样扑进这座城市,烧杀抢掠无恶不作。
婚礼设在九龙的一处教堂,刚交换完戒指,就听见外面传来皮鞋踏碎玻璃的声音。十几个端着枪的日军踹开大门,看到穿着婚纱的陈云裳,眼睛里立刻冒出凶光。宾客们吓得四散躲避,苏怡想护住妻子,被日军一把推搡在地,枪托砸在他背上,疼得半天爬不起来。
接下来的几个小时,成了陈云裳一生的噩梦。日军把她拖进后台的化妆间,无视她的哭喊哀求,轮番施暴。婚纱被撕成碎片,发簪断在地上,镜子里映出的,是她布满泪痕和淤青的脸。等到日军终于离开,苏怡冲进来抱住她,这个平时文质彬彬的读书人,第一次发出野兽般的呜咽。
更让人心寒的是,日军不仅糟蹋了新人,还抢走了所有礼金和首饰,连教堂里的铜十字架都没放过。街坊邻居敢怒不敢言,只能悄悄送来些干净衣服和药品。陈云裳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三天三夜,再出来时,眼神里的光彻底灭了。
后来有人劝她离开香港,可那时水路陆路都被日军把控,想走谈何容易。苏怡变卖了所有值钱的东西,托人打通关系,才在一个雨夜带着她偷渡到澳门。在澳门的那些年,陈云裳再也没演过戏,甚至很少出门。苏怡怕她想不开,每天陪她读诗、练字,在院子里种满了她喜欢的素心兰。
直到抗战胜利,夫妻俩才回到香港。有人陈云裳复出,她摇摇头拒绝了,只说“心已经死了”。晚年接受采访时,她很少提那段往事,只是偶尔望着窗外说:“那时的日子,连哭都要捂住嘴,怕惊扰了豺狼。”
战争对女性的摧残,从来都不止于身体。就像陈云裳,明明拥有颠倒众生的才华,却被侵略者的兽行碾碎了艺术生命。那些在战火中被侮辱的女性,她们的痛苦不该被时间掩埋,因为每一次回望,都是对和平最沉重的叩问。
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?欢迎在评论区讨论。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