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诺90
党建领航破茧成蝶,桂水村绘就富民强村新画卷 ——广财学子赴台山桂水村开展“百千万工程”实践活动台山市台城街道桂水村,这个曾经的经济薄弱村,如今已华丽转身为年集体收入突破60万元的富裕村。2025年7月14日,广东财经大学“田园智财”实践团一行,带着探究乡村振兴密码的热忱,走进桂水村,实地感受党建引领下乡村的蓬勃脉动,与村党支部书记余伟强共话未来发展新篇。

头雁返乡,企业理念激活乡村潜能走进桂水村,荷香阵阵的四季花海、人流如织的夜市集市、记载着厚重历史的桂水乡风馆,处处展现着生机与活力。这一切的蝶变,离不开“领头雁”——村党支部书记余伟强。2012年,原本在服装领域成功创业的余伟强,怀着对家乡的深情,毅然返乡投身乡村建设。“乡村振兴,组织是核心,人才是支撑,产业是基础,文化是灵魂,缺一不可。”余伟强向实践团分享了他的振兴理念。

他将企业经营思维巧妙融入乡村治理,精准“把脉”各村资源禀赋,打造“一村一品”特色发展格局;大力盘活闲置资源,变荒地为荷塘月色、四季花海、热闹集市;积极引入社会资本,联合高校规划团队绘制发展蓝图,组建起由党员先锋、农业专家构成的“振兴智囊团”。在桂水乡风馆,泛黄的族谱和文献无声诉说着这个村庄的超前理念——百余年前,桂水村便摒弃“女子无才便是德”的旧俗,倡导男女平等接受教育。余伟强将这种平等、开放的精神融入现代治理。“看得见山,望得见水,留得住乡愁,这是我们的目标。留住乡愁不是守旧,而是让优秀传统在新时代焕发新生。”余书记感慨道。

红色引擎,点燃村民共富热情桂水村的华丽嬗变,核心密码在于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。实践团在调研中深切感受到,党建已成为驱动桂水村发展的最强“红色引擎”。村党支部持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,通过实施党员对口帮扶农户,带头将干事创业的热情传递给每一位村民。党建引领下,文旅产业蓬勃发展:荷花节嘉年华、四季花海、桂水夜市、农产品集市等特色项目交相辉映,高峰期单日吸引游客高达1-2万人次。桂水乡风馆不仅成为展示村史侨情、优良村风的文化地标,更将深厚的侨乡精神转化为村庄发展的强大凝聚力。

青春汇集,共谋进阶发展新路径站在新起点,如何推动桂水村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?围绕这一主题,广东财经大学“田园智财”实践团与村委干部余书记展开了深入的座谈访谈。余伟强坦诚剖析了当前面临的新挑战,如游客人均消费深度有待挖掘、产业抗风险能力需进一步增强等。实践团成员们结合桂水村的实际和自身的专业知识,积极建言献策。他们建议:在数字化赋能方面,可开发集成预约导览、在线商城、文化云展馆功能的“桂水文旅”小程序,并利用数据分析精准定位游客偏好,优化业态布局;在延伸产业链提升韧性方面,可依托核心资源如荷花,深挖潜力,开发化妆品、保健食品等高附加值衍生品,同时设立专项基金,扶持村民开发具有侨乡特色的文创IP;在人才强基固本方面,可探索与高校合作开设“乡村运营”主题培训,培育本土骨干,并打造“青年乡贤驿站”,以乡情和平台吸引侨二代等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兴业,为村庄持续发展注入源头活水。


乡愁可寄,山水桂水未来可期桂水村,这个以“组织强、产业活、文化润”为振兴逻辑的村庄,正以其生动的实践,诠释着“百千万工程”的深刻内涵,昭示着当每一寸土地被赋予使命,每一份乡愁都找到归途,乡村大地便孕育着无限生机与希望。乡村振兴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模板,但坚持党建引领,汇聚人才力量,走符合自身特色的路,这就是桂水村的答案。

【撰文】王政超 通讯员 黄国舜 杨馥宁 何尧舜